top of page
臺灣牡蠣養殖方式
浮棚式養殖
主要分布在臺南、嘉義沿海
一種用竹子、保麗龍與鐵絲組成蚵架,讓蚵棚能夠漂浮在海上的養殖方式

台南安平海上蚵棚/攝影:吳宜澄
固定式養殖
主要分布在雲林、彰化沿海
一種將蚵棚固定在潮間帶的淺灘進行養殖的方式,不需要每年更換蚵棚,也不使用保麗龍等浮具

雲林四湖蚵架遇漲潮景況/攝影:吳宜澄
固定式養殖法位在潟湖內,而浮棚式養殖法以近海區域為主。
相較之下,浮棚式養殖易受到西南季風、颱風的影響,使蚵架、保麗龍遭到摧毀,飄散各地,甚至造成汙染。
臺南浮棚式養殖現況
臺南市牡蠣養殖主要分為三個區域,分別是:安南區、安平區、南區。根據統計,107年申報放養棚數約為9,081棚,三大區域各3,000棚左右。面積共為1,400公頃,約是13,000座泳池的大小。
每年10月至隔年6月為牡蠣主要放養期。為避開颱風時節,7月-9月為禁養期。臺南申請養殖牡蠣人數約為200人,每年產量5,500公噸,產值超過6億元。

原來!蚵仔這麼值錢!
臺灣主要魚貝類前十五名產值圖

在臺灣主要魚貝類的產值中,
牡蠣高居第五,
一年產值約為44億元。
製圖:蔡宜家
資料來源: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2017漁業統計年報
原來!產蚵大本營在這些地方!
臺灣各縣市牡蠣產值比例圖
-01.png)
臺灣三大養殖牡蠣縣市:
雲林縣、嘉義縣、臺南市
製圖:蔡宜家
資料來源: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2017漁業統計年報
bottom of page